又称之为染整。 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 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印花分类
1 从印花工艺上分
(1)直接印花
印花色浆直接印在白地织物或浅地色织物上。
特点:印花工序简单,适用于各类染料,可应用于各类织物上。
(3)防染印花局部地防止染料上染或显色,从而在染色织物上印得各色花纹。
防白印花:印花色浆含有能破坏或阻止地色染料上染的化学物质,印花处地色不能上染,印花处呈白色花纹的称为防白印花。
色防印花:印花色浆中含有与防染剂不发生作用的染料,防染同时上染纤维。
特点:精细度不及拔染印花,但染料品种多 1.2 从印花设备上分。
(1)筛网印花
应用较普遍
筛网为主要印花工具,有花纹处呈镂空网眼,无花纹处网眼被涂覆,色浆被刮过网眼而转移到织物上。
根据筛网形状
平网印花
花型大小和套色数不受限制,印花时织物基本不受张力。
圆网印花
花型大小受圆网周长限制,花型有限制,生产效率高。
(2)辊(gǔn)筒印花
20世纪普遍使用的印花方法
印花辊筒工艺繁复,适宜印制批量较大的花布,印小批量时成本较高,逐渐被筛网印花取代。
在花筒上为凹陷花纹
花纹清晰度高
(3)转移印花
用印刷方法将染料印在纸上,然后在把它转移到纺织品上。
加工过程短,花纹富有艺术性,能印制层次丰富、形态逼真的图案。
占印花产品产量5%
(4)喷墨印花
起源于喷墨印花机
印花工序简单
印花品质高档,颜色无套数限制
生产灵活性强
我国是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工业产值约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15%。2017年染料(总)表观消费量36.12万吨,其中国内占比70%。下面进行印染行业现状分析。
印染行业分析表示,印染行业在 2012 年后迎来供给侧改革,加速印染行业内落后产能出清,整体行业产量增速呈现负增长至到 2015 年年底,而 2016 年随着龙头企业升级设施,产量增速由负转正。2017 年上半年全国印染布产量为271.72 亿元,同比增加 6.14%,拉动染料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染料产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染料的 70%。近年来,我国的染料进出口数量稳定,出口的染料品种以中端为主,以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和活性染料出口量所占份额最大,分别占 39.08%、17.02%、13.78%。其中分散性染料出口量占我国全部染料出口量的 40%,进口量占我国染料进口量的 6%,近年进出口数量呈现稳定态势。
通过对印染行业现状分析,印染行业处于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为下游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面料。面料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纺织生产链中的印染及后整理环节,高档面料比一般面料价格平均贵30%;功能性、环保型和智能化面料使得印染行业在纺织业产业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印染业在提升纺织业产业链价值方面起到了主力角色。
印染流程中除了消耗大量能源以外,也必须投入大量的水和化工原料,从而产生大量的污水排放。印染过程通常涉及退浆、精炼、漂白、丝光、染色、整理、干燥、成品8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原辅料、化学试剂投入,也都会产生大量废水及污染物。而在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印染行业作为典型的高耗水,高排放行业,其发展将和环保政策的导向密不可分。
通过对印染行业现状分析,2016年国内印染布产量在543亿米,同比下降1.47%,较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8.43%。截止到2017年国内印染布产能在672亿米,同比下降1.90%,较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14.62%。2015 年以来国内印染布产量稳步上涨的趋势,2017年印染布产量497.21亿米,同比增加5.7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我国印染布产业提供低污染、高产能的高效设备。
2016年中国印染布产量结束持续五年的负增长重回大幅度上升、2017年印染行业仍延续2016年的恢复态势,整体行业运行情况良好。 进入2018年后,从全国来看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仍未出现下降,在年内逐步展开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将会对国内印染行业提出更为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并且“污染防治”被写入2018年中国经济工作三大攻坚战。以上便是印染行业现状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印染企业环境守法导则》,环境的压力一步步倒逼着行业转型升级,印染行业洗牌在加剧。
印染助剂作为纺织印染的重要原料之一用以改善纺织印染品质,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印染助剂是精细化工产品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属于化工和印染的边缘科学。近年来,世界纺织助剂工业及市场发展迅速,在我国,由于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纺织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纺织助剂工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获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面对这一信息,印染从业者纷纷表示,本以为难过的2016年即将结束,现在看来“蓝瘦,香菇”的心情要延续至2017年,因为环保监督、强制关停、污染判罚注定将成为2017年的常态。
2016-2021年中国印染助剂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此次通过的环境保护税法,将从税收杠杆入手逼企业减排。据悉,按照立法原则,环保税是“税负平移”,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与现行排污费保持一致,征收对象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清表示,相较于此前的排污费制度,环保法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规定了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以10倍为限,大气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2~12元,水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4~14元。二是根据减排幅度增加一档税收减免的规定,即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
值得注意的是,与原有的排污费相比,在征收对象、计税依据、税额标准等要素均保持不变的同时,环保税法增加了一档减税优惠。现行制度减税优惠只有一档,即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境保护税;为鼓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保护税法增设: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规定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多排污就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从而迫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加大环保投资,提高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减少排放。
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路上,一定会让产业阵痛,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受到致命的打击;此外,印染企业关停、限产,随之而来的是染费涨价,面料涨价等纺织行业的一系列问题。
在全球经济整体温和复苏的大环境下,我国印染行业虽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但行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及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增长。
2015年1月~11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467.21亿米,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户数较2014年减少33家。
2015年1月~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62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利润总额172.95亿元,同比增长8.20%;销售利润率 4.91%,同比增长0.24个百分点,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394.43亿元,同比增长 14.41%,目前企业投资主要用于技术装备提升、环保设施提标改造、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
1月~11月,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171.41亿米,同比增长2.74%,增速回落5.54个百分点;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金额201.37亿米,同比增长0.65%,增速回落10.24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随着环保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印染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印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7年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详情如下。
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既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也是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点行业。
2016年,印染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印染布产量扭转了连续五年负增长态势,实现小幅增长。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通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1~11月份,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印染布产量扭转了连续五年负增长态势,实现小幅增长。行业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运行质效保持平稳。另外行业在科技、管理和节能环保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近些年,环保政策和标准越来越严苛,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规定。印染行业是用水量较大、废水排放量较高的行业,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关系到每一个企业。目前,环保部已正式印发《排污许可管理暂行规定》,2017年将在印染行业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环保趋严,排放标准提高,环境保护税将于2018年实施。如此大背景下,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印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更多最新印染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咨询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印染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印染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持。传统技术创新在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影响下,虽然做大了GDP这块蛋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50%,纺织产品占34%,年排放废水及污染物25亿吨,其中80%为印染废水,印染废水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且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目前我国近万家印染企业,环保工艺水平落后,急需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创新研究,以满足未来大众对纺织印染行业生产批量小、个性化程度高、绿色低碳环保要求高的消费趋势,同时实现企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2017年,印染行业将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生物酶前处理、小浴比染色、冷轧堆前处理和染色、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推进短湿蒸染色技术、等离子体技术、超声波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等多项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智能制造是行业信息化与技术融合的重要体现,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智能生产和智能管理水平以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7年,要重点加强对“小印染”的管理,对无废水处理条件、无排放指标、无环评报告的三无企业要坚持关停,取缔和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企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7年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总结:随着印染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不断突出,我国印染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将会发展改变,龙头企业迫于环保压力将会不断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纺织印染行业对染料的需求占到染料需求总量的93%左右,而皮革染色、纸张染色等其他应用领域占比较少。2017年染料(总)表观消费量36.12万吨,其中国内占比70%。下面进行印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印染行业分析表示,在以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为代表的纺织服装行业中,涤纶长丝占比最大,对染料行业具备刚性需求。我国是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工业产值约占中国国民经济总产值15%。纺织行业的稳定发展是我国染料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保障。
纺织服装行业利润增速同比增加。纺织服装作为纺织行业重要的最终需求端,在2017年结束了连续3年的营收负增长的态势,营收同比增加6.9%,纺织服装利润总额当季同比增速、纺织服装及服饰业近年出口交货值2017年均呈现回升态势,纺织服装行业底部回暖拉动染料行业需求。
通过对印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纺织服装的需求总量逐步提升,从而带动染料的刚性需求持续提升。二胎政策和消费升级带动内需增加,体现在市场总成交额和零售额的较快增长,为纺织服装行业回暖提供持续动力。
2017 年我国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成交额达 2.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5.12%。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达 1.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 0.8 个百分点,7 年以来首次增速提高。穿类商品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占比同比增长 20.3%。
通过对印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染料产量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染料的 70%。近年来,我国的染料进出口数量稳定,出口的染料品种以中端为主,以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和活性染料出口量所占份额最大,分别占 39.08%、17.02%、13.78%。其中分散性染料出口量占我国全部染料出口量的 40%,进口量占我国染料进口量的 6%,近年进出口数量呈现稳定态势。
分散染料进口种类多是高端品种,但近年来由于国内技术提升,在高端品种中开始逐步进口提点,国产的分散染料所占比率逐步上升,分散染料进口量 2017 年下降至 1,589.42 吨,占比为 20%。未来国产分散染料在高端品种上有望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以上便是印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2018年上半年,我国印染行业在产量增速大幅回落情况下,运行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224.99亿米,同比减少17.2%,增速较2017年同期回落23.3%。
2019年,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环保趋严、行业转型升级、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印染布产量及其增速均为“十三五”以来最低点。“绿色突围”成印染企业亟待解决问题之一。
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1-6月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219.95亿米,同比减少12.04%。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国内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加之5月份以来,国外市场陆续放开,纺织终端市场需求有所回升,1-6月份产量降幅环比收窄2.42个百分点。
预计TPP正式落地,将会迫使很多纱线企业和面料企业前往TPP成员国如越南等国家设厂,从而使得TPP成员国内形成一条独立的纺织供应链,而和中国的纺织供应链隔绝开,从而对我国的纺织产品出口形成较大威胁。在当前TPP 协议已经搁浅的情况下,对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一个长期潜在威胁已经被消除,有助于印染产品出口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