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心脏支架行业定义之前,先来看下其起始,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阿根廷医生设想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198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下文是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心脏支架行业定义及分类。
心脏支架行业定义
心脏支架(Stent)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
心脏支架行业分类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心脏支架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根据心脏支架的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网状支架(wallstent)、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环状支架。、
根据支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316L不锈钢支架、镍支架、钽支架。
根据输送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膨胀性支架和自膨胀性支架。
根据特殊用途而设计不同的支架,如适合分叉病变的支架和适合分支的支架以及针对冠状动脉瘤或穿孔的带膜支架。
治疗冠心病,改善其心脏血管狭窄或堵塞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搭桥手术、支架介入等3种方法来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创伤小的支架治疗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首选。通过对心脏支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解到,植入支架成为心血管病临床治疗常见手段之一。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我国心脏支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内容。
心脏支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在1984年完成第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984年至1996年PCI只能由少数医院的少数医生开展,到 1996年,超过半数PCI中植入了支架。1997年至2001年,PCI年增速达到30%,开展PCI的医院超过200家。
根据相关公司年报和信达证卷研发中心的资料,在2013年,中国就有454 505人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平均放置了1.51枚支架。也就是说,仅这一年,仅中国就使用了686 303枚支架。如果按平均每个支架20 mm计算,这些支架连起来接近14公里。
国产支架已占据80%江山 这14公里排排坐的支架,也意味着极大的支架市场。由于国产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个“蛋糕”的80%已被国内企业所占据,而外资企业有所萎缩,甚至强生已经退出。更多2015年心脏支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心脏支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支架市场膨胀速度有所放缓
从2009~2013年的数据来看,国内支架数量的使用仍在逐年上升,这个“蛋糕”仍在发酵膨胀,但膨胀速度有所放缓。
增速之所以放缓主要归于三个缘由:一是高值耗材招标带来了降价风潮;二是由于患者多涌向三级医院,因此三级医院手术量基本饱和,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小幅增长的阶段;三则是广大县级地区受限于当地的医疗资源限制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增长缓慢。
支架门槛变高:上市需要至少花费5000万 既然支架市场这块“大蛋糕”仍在变大,那么就会有新厂家想挤进来,但随着政策的变化,门槛已经变高。 依据2011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出台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指导原则》改变了临床试验样本量的规定。 之前样本量在300例左右,而现在要求总样本量不少于1000例(随机对照组试验200例,单组目标值试验800例),而这就需要花费5000万~1个亿,此外上市后也要进行不少于2000例术后至少5年的随访。由此可见,对于新进入者,前期审批就要花血本,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菲。 此外,既然“蛋糕”分定,就意味着行业格局稳定,而新进入者新产品一方面价格无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上不如现有产品更有说服力,想要咬稳“蛋糕”颇难。
中国潜在的需要支架的患者庞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心脏支架市场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就目前数据来看,美国每年接受PCI治疗的有60万例,而中国在2013年仅45万例,而中国人口基数又是如此之大。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病率高得让人吃惊。这些都表明,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群或潜在患者群很庞大。
另外,医保、新农合报销比例在逐步提高,因此覆盖人群相对更会受益,也促使其接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比如2014年,一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各地要调整和优化统筹补偿方案,将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以上。
而同年另一份文件《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通知》,要求6月底前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年底前全面推开。
部分二级医院可开展PCI将进一步促进需求
随着医改的深入,县级医院及二级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升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为此政府也将加大投入。随着投入的增加,软硬件的成熟,无疑这些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的需求也会更为强烈。
而2011年8月出台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允许满足规范要求硬性条件和相关规定的二级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而事实也表明,在2013年开展1~99例的医院,PCI手术数年增长率达48.08%,远远超过全国平均的增速。
治疗STEMI:中国仅5%患者接受急诊PCI
就最需接受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而言,目前也仅占全部PCI的25%,而每年中国就有50~60万患者。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仅5%能得到早期有效再灌注治疗,而随着县级及部分二级医院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进行PCI治疗的STEMI的患者比例会更高。
完全可降解支架:新一轮产品替代又将开启
除了医疗服务的完善和提升,支架技术的进步也会促进PCI的应用。据悉,3~5年完全可降解支架即可获批上市,这意味着新一轮产品替代的开启。
总之,PCI手术的需求会在未来两年得到很大的释放,行业增速重回20%以上。
心脏支架算得上当代心脏病学中最具代表性、最常被谈论的器械了,无论是赞美现代医学的先进,还是诟病医疗耗材的昂贵,总是不得不提到这小小的支架。它的出现,改变了心脏病学的历史。心脏支架市场规模情况受到很多医疗器械投资人士的关注,下文是对近年来我国心脏支架市场规模数据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增高,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心脏支架产品价格下降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负担得起心脏支架,消费升级带动市场飞速发展。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国内冠心病患者达到200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人数超过一百万。2013年我国冠脉介入手术(PCI手术)病例数超过60万例,而在人口为3亿的美国,每年实施的PCI例数高达100万-120万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上升空间巨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PCI手术病例将维持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依赖于PCI手术病例数的心脏支架数量也从2002年的4万套增长到2013年的108万套,其中93%为药物支架系统,预计PCI手术人均使用支架数将维持在1.6支/人,未来国内对于心脏药物支架系统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增速保持在30%左右。
从心脏支架市场规模数据来看,2008-2013年,我国心脏支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增速均在20%以上,至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140亿元左右。
冠心病由疑难重病变成高治愈率疾病,无疑是一个飞跃,其中心脏搭桥术和心脏介入术功不可没。但是,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过度医疗,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的滥用更为严重。
据报道,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病人被放了支架。然而,中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更多最新心脏支架市场规模数据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心脏支架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前,全球心脏支架市场已趋于饱和,虽然国内近五年市场规模仍在快速增长,但在心脏支架领域,国内市场会呈现与全球市场类似的发展趋势,但会相对滞后5-10年。就目前来看,近几年能维持一定的增长,但增长空间有限。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头号健康杀手,冠脉支架是心脏病器械市场的重要分支,2019年全球冠脉支架的市场规模在70亿美元,药物洗脱支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9%,以下是心脏支架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心脏支架行业分析指出,我国约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约350万,占居民死亡总人数的40%以上。
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约92万例/年,同比增速20%左右,平均每位患者置入支架1.46个。心脏支架行业产业布局指出,2018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915256例。2018年我国平均百万人口病例数为651例,冠心病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为1.46个,介入治疗指征及器械使用较为合理;急诊介入治疗占45.9%。自2013年以来,DES的使用比例始终维持在99%以上。
平均每100万人有542例患者进行PCI治疗,而同期日本每100万人中超过2,000例患者接受PCI治疗,美国超过3,000例。我国人均PCI手术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冠脉支架是心脏病器械市场的重要分支。冠脉支架是通过传统的球囊扩张导管,把支架植入血管狭窄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因创伤小、效果好,PCI成为目前治疗心血管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区域上看,美国和东亚(包括日本、中国、东南亚各国)合计占比 70%左右。心脏支架行业产业布局指出,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增速呈现快于全球增速的态势,冠脉支架市场规模增速普遍高于10%。
从支架技术上看,虽然雅培的可降解支架退市,但全球来看可降解支架研发势头不减,技术的更新换代仍然是支架行业的主题和销售增长驱动力。
目前,市场吉威实力位居前三,2019年市场份额继续提升。我国心脏支架行业约80%的市场份额已被国产品牌占领,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和柏盛国际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吉威医疗是当前我国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企业,按植入量统计的2019年市场份额分别为 25.1%、 20.5%和 18.5%,其他国内市场参与者有垠艺生物、易生科技、美中双和等厂商市场份额较小,难以和主要三家厂商抗衡。
在冠心病低龄化、人口老龄化、分级诊疗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未来3-5年PCI手术仍将维持每年13%-16%左右的增长,预计支架行业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以上便是心脏支架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
我国冠脉支架在本世纪前10年呈现爆发式增长,高毛利率吸引国内企业不断加入,支架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为国内PCI治疗推广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也存在一定的支架滥用现象。那么心脏支架行业前景到底如何呢?一起来详细关注一下我国心脏支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内容。
心脏支架未来的发展趋势。
1、过去两年支架市场竞争激烈,增速放缓。
主要由于三方面因素:
1)国产替代已经基本完成,国内企业占据大约80%的市场份额;
2)高值耗材招标带来的降价风潮;
3)三级医院手术量基本饱和,而更大的县级区域,受限于医疗资源限制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增长缓慢。
2、心脏支架进入门槛提高。
1)对于新进入者,前期审批成本过高(由300例临床变为至少1000例临床);
2)对于近两年新进入支架领域的企业,由于行业格局稳定,新进入者的产品一方面价格上并无明显优势(不像前几年进口替代时巨大的产品差价),另一方面安全性上肯定不如现有产品有说服力,难以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3年内可能会消失。
更多最新心脏支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心脏支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3、心脏支架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从总量上看,2013年国内PCI手术45万例,而美国每年PCI手术稳定在60万例水平,如果再考虑的人口基数,中国的PCI比例与美国相差甚远。那么这部分空间在哪?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大城市、三级医院手术量基本饱和,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覆盖人群增长空间已经很小;而广大的县及农村地区,受限于当地的医疗资源限制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增长还比较缓慢,未来将是一片蓝海。
2)从区域和手术适应症上看,最需要接受PCI手术治疗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我国每年大概有50-60万例STEMI患者,能够得到早期有效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仅占5%。一方面大部分县级医院不能进行PCI手术,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另一方面报销比例低,不得不进行保守治疗。
3)支架本身的技术还在进步,3-5年内以后完全可降解支架获得审批上市后,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品替代。
中国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大市场,且增速惊人。当冠心病发病率提升,人们对心脏支架的关注度加强,心脏支架存巨大利润,我国一年约使用68万个,被指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
近日,心脏支架的暴利和滥用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据统计,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数量仅为2万例,到2011年达40.8万例,增长了20 倍。而一个支架出厂价几千,用在患者身上就高达几万。心脏支架这个“救命神器”究竟有没有“过度使用”?这已不仅仅属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切了。作为最近 20年来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一个小小的金属支架,已聚集了众多社会疑问、传言乃至强烈质疑。更多最新心脏支架行业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网站撰写的《2015-2020年心脏支架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心脏支架黑幕坊间已流传多年,经媒体几次三番调查,暴利和滥用已完全证实。可以说,心脏支架是医疗领域的一个缩影,主流意见始终认为,应加强规范和监管。这没错,但总给人一种老调重弹、绕进去走不出来的感觉。医疗领域针对医药乱象出台过多轮限价、无数规范,但人们仍感看病“烫手”价格昂贵。心脏支架的暴利和滥用,10年前就已有苗头,现在变成众矢之的,规范和监管不可谓没有责任。问题是,这些年来监管越来越严,规范也越来越多,但暴利和滥用等问题却未见减少,甚至有增无减。这说明规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对待心脏支架的暴利和滥用问题,还需要新思路。
暴利和滥用在医疗领域具有普遍性,暴利促进滥用,滥用又助长暴利。有人曾感叹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人口增加不到一倍,医疗设施、病床、看病的费用却增加了几十上百倍。这说明,医疗领域“泡沫”巨大。当医疗以牟利为导向时,商业逻辑会不自觉地恫吓患者,劝说他们使用不该用的、价格昂贵的药品和心脏支架之类医疗用品。除去环境问题导致疾病增加外,医疗设施增长速度快过人口增长速度多少倍,其中的泡沫就有多少,这些泡沫都是以牺牲大众健康、侵蚀大众财产为代价的。医疗机构要挤掉泡沫,就需要给商业化去势,回归治病救人天职,不要再做药品器械的推销员,因为那些逐利冲动,会不可避免地将整个医疗系统带向为了赚钱而漠视、牺牲民众健康的深渊。
在制度规范外,对付医疗领域的暴利,市场逻辑更有效。事实证明,充分竞争是解决暴利最好的办法。现在网上购物便捷又便宜,因为电子商务能实现商品信息的最大限度的公开,很难有人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而牟取暴利。现实中,心脏支架一旦进入某家医院,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封闭系统,系统中没有真正的竞争,患者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这造成了患者使用的各种医药用品全被医院“垄断”的局面。这才是暴利的根源,也是医疗领域腐败的根源。如果能打破这一垄断,患者可自行从市场上选择医疗用品,暴利会很难生存。所以,解决各种医疗乱象,必须严格实行医院与药品、器械分家———医院凭技术赚良心钱,药品、器械则交给市场,通过充分竞争,让患者享受到优质便宜的医疗服务。